智匯幼教
幼兒學齡前好重要,該如何讓幼兒園老師成為孩子發展時期的夥伴?

幼兒學齡前好重要,該如何讓幼兒園老師成為孩子發展時期的夥伴?

Dec 09. 2022

幼教師,不單單只是老師,好的幼稚園老師,甚至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

 

想與幼稚園老師維持好關係,這三個地雷不可不慎防!

 

 

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重要性是巨大的。他們是孩子最早的外界接觸者,他們負責銜接著孩子從家庭到社會這一段的生命。

 

幼兒園老師普遍被認知為為了孩子提供安全、舒適的學習環境,並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,幫助他們能在2-6歲的黃金時機掌握大腦的各方面發展,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
 

同時,幼稚園老師還需要通過安排各種活動,去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、獨立性與責任心。

 

甚至可以說,幼稚園老師在孩子早期的生命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,那麼,身為家長的我們,該做些甚麼努力,才能讓老師更好借力使力,使老師成為我們家孩子黃金發展時期的最佳夥伴呢?

 

 

一、不要忘了,家長本身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

 

  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,自己其實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,一言一行往往都是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。

 

千萬不要以為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後,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情。若是老師在學校培養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,而回家後家長給孩子看到的又是另一面,例如,「說話大小聲」「尿尿完不沖水等等」,那麼孩子內心就會產生「原來這樣做也可以,老師不一定是對的」。

 

自然而然這種雙頭馬車的教育,很難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,這也是為什麼老一輩總說學好三年、學壞三天。

 

近年來,網路上有新名詞為"恐龍家長",意指著一些對孩子的教育過度擔心,總是緊盯著孩子的一切,甚至會對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,硬要干涉老師的教學方式;或是家裡給的身教與家長希望老師教導孩子的東西不同,孩子沒有依照家長所希望的那樣"成長",家長便把責任歸咎於老師沒有把幼兒教好。

 

然而,若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本質,是教育從來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,而持續雙頭馬車的教育方針,不但對孩子成長沒有幫助,家長與老師的關係也會越來越遠,對孩子只有扣分沒有加分。

 

 

二、不論遇到甚麼問題,第一先找出可以責怪的對象

 

  當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事情時,小至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大至打架,或家長認為孩子遭受到不當管教,第一時間最需要做的事情,都是先與班級負責的老師溝通,而不是先興師問罪,立志要找出個可以負責任的人,彷彿像是中世紀要抓出女巫,將其燒死才甘心。

 

這樣的處理方式,不但會使得老師與園長對孩子小心翼翼,並且當幼兒在園所真的有狀況的時候,幼稚園與老師也會考慮要不要如實告知,或是要不要幫忙這個孩子,畢竟,做好是應該,而做不好,或是被家長認為做不好,輕則招來一頓吵架,重則訴諸法庭,對園所與老師的生涯與名聲,都是極大的破壞,權衡利弊下,許多幼稚園老師最終選擇明哲保身。

 

而孩子對周遭環境的感知是敏銳的,他自然會察覺到老師對他似乎跟對其他人不一樣,甚至會思考"老師是不是不愛我"這種想法。

 

久而久之,孩子跟父母說他覺得不被重視、不被愛,父母也覺得老是溝通無果,覺得老師沒有師德,輾轉轉了好幾間園所,同樣問題一再發生。

 

當事情發生的當下,一定要先心平氣和地找負責班級的老師好好聊,避開在情緒上跟老師討論與孩子相關的事情,也避免使用過激烈的言語或恐嚇園方要找立委、投報、訴諸法律等等。

 

往往得到的結果,都是事情表面解決了,而後面隱藏的核心沒有改變,並且家長與幼稚園老師的關係越來越疏遠,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
 

 

 

三、把教育視為買賣關係,把幼教老師視為服務商,而家長則認為自己是客人

 

  在傳統的認知中,家長通常被視為客人,而學校則是提供教育服務的商家。這種不對等的關係,使得老師很難對教育有足夠的主導權,也很容易受到來自家長或是幼兒的情緒勒索。

 

畢竟少子化的浪潮下,招生為除了公幼以外所有幼兒園的頭等議題,當家長動輒投訴,並且要脅要將孩子轉走,幼稚園老師勢必會受到來自主任與管理者的壓力,自然而然在教育上就會綁手綁腳,陷入多做多錯,少做少錯,不如不做的心態中。

 

將教育視為買賣關係,不但會導致家長和學校之間的不對等關係,並且會使幼稚園老師在精神上和教育方式上都受到更多的壓力。

 

甚至更容易遭受到更多的歧視,與更嚴苛的標準審核:例如不能有刺青、不能是同性戀者、不應該穿著太時尚、或是有性別的刻板印象,例如認為男老師肯定就比較不細心等等。

 

而當家長認為自己付出金錢,就應該得到"教育"這項服務時,就很容易陷入第一點所說的,認為孩子的教育一切相關都是學校的責任,並且容易將非戰之罪加諸到校方身上,而正所謂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。

 

久而久之,台灣不少園所與幼教老師都有一套專門應付這類型家長的SOP,那就是公事公辦,完全照規矩來。

 

寧可少做,或是對孩子的問題視而不見,也不願意主動去提醒家長或是保護孩子,畢竟,一個弄不好,還有機會被誤會孩子會變成這樣,是你們園方害的。

 

教育是愛、是同理、是包容、是友善、是生活、是智慧的累積。

而交易裡,只有對等的等價交換關係,把幼兒園教育視為付出學費"買回一個品行優良的孩子"的家長們。

 

交易裡是沒有愛的,沒有同理、沒有包容,當幼稚園老師意識到你們把這一切當成交易的時候,他們就會用交易的方式來照顧你們的孩子,而交易,是沒有溫度的。

 

教育,從來都不只是幼教老師一個人的事。

 

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,家長與老師應該攜手讓孩子成長的更健全、更快樂,而錯誤的核心思想只會讓家長與老師的關係越來越疏遠、破裂,而甚至有的關係還會到惡化的階段,而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,難免就有機會埋下扭曲的種子了。